曾永義老師 期刊論文
曾永義教授 期刊論文類(共計173篇)
1. 202207,〈韻文學之評論〉,《世新中文研究集刊》第十八期(特稿),頁1-54。
2. 2022年4月投稿,2022年10月刊登,〈戲曲小語85條〉,《戲曲研究》第123輯。
3. 2022年1月投稿,預計2023年刊登,〈戲曲關鍵詞簡述及其定位(二)〉,《中華戲曲》第66輯。
4. 2021年12月投稿,預計2022年12月刊登,〈戲曲關鍵詞簡述及其定位〉,《中華戲曲》第65輯。
5. 2022年6月,〈明清帝王、士大夫、庶民百姓之戲曲生活(下)──明清士大夫、庶民百姓之戲曲生活〉,《文與哲》第40期,頁1-54。
6. 202112,〈明清帝王、士大夫、庶民百姓之戲曲生活(上)──明清帝王之戲曲生活〉,《文與哲》第39期,頁1-40。
7. 202110,〈孫鍾齡《東郭記》述評〉,《戲曲研究》第118輯,頁4-27。
8. 202106,〈湯顯祖《牡丹亭》三論及其《紫釵》、《南柯》、《邯鄲》述評(下)──湯顯祖《紫釵》、《南柯》、《邯鄲》述評〉,《文與哲》38期,頁1-44。
9. 202012,〈湯顯祖《牡丹亭》三論及其《紫釵》、《南柯》、《邯鄲》述評(中)──從論說「拗折天下人嗓子」探討《牡丹亭》是「傳奇」還是「南戲」〉,《文與哲》37期,頁1-62。
10. 202009,〈沈璟三論及其《義俠記》述評〉,《細讀》第3輯,頁3-31。
11. 202006,〈湯顯祖《牡丹亭》三論及其《紫釵》、《南柯》、《邯鄲》述評(上)──湯顯祖《牡丹亭》二論〉,《文與哲》36期,頁1-50。
12. 201905,〈戲曲質性與投入、疏離說〉,收入劉禎主編《梅蘭芳學刊》第2輯,頁31-40。
13. 201903,〈「北曲雜劇之分期演進」新探〉,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54期,頁1-34。
14. 201812〈梁辰魚及其《浣紗記》述評〉,《中大戲曲學刊》第1期,頁5-50。
15. 201812,〈今本《西廂記》綜論──作者問題及其藍本、藝術、文學之探討〉,《文與哲》33期,頁1-64。
16. 201712,〈從文獻論戲曲創作之動機與目的〉,《戲曲研究》第104輯,頁114-146。
17. 201712,〈論說戲曲之「遭遇」並為其發聲〉,《文與哲》31期,頁1-52。
18. 201611,〈我的教學、研究創作與文化工作〉,《長江學術》2016年03期,頁5-22。
19. 201611,〈元代戲曲學筆記〉,《藝術論衡》復刊第8期,頁1-36。
20. 201610,〈論說「戲曲學」之建構〉,《上海戲劇》2016年10期,頁30-32。
21. 201607,〈論説「戲曲資料」之五種類型〉,《嶺南學報》復刊第六輯,頁3-35。
22. 201606,〈南北戲曲語言之特色〉,《戲曲學報》第14期,頁1-47。
23. 201605,〈論說「曲牌」(之三)——宋樂曲對南北曲聯套之影響〉,《劇作家》2016年第1期,頁103-114。
24. 201603,〈魏良輔之「水磨調」及其《南詞引正》與《曲律》〉,《文學遺產》2016年第4期,頁135-152。
25. 201603,〈「拗折天下人嗓子」評議〉,《戲曲研究》2016年第1期總第97輯,頁24-54。
26. 201512,〈散曲、戲曲「流派說」之溯源、建構與檢討〉,《中國文學學報》第6期,頁1-64。
27. 201512,〈戲曲劇目之題材內容概論〉,中山大學文與哲編輯委員會主編《文與哲》第27期,頁1-101。
28. 201508,〈戲曲表演藝術之內涵與演進〉,中國文哲研究所《中國文哲論叢》第3號,頁1-60。
29. 201507,〈「永嘉雜劇」應成立於北宋〉,揚州大學主編《揚州大學學報》第19卷第4期(總第112期),頁68-74。
30. 201506,〈從明人「當行本色」論說「評騭戲曲」應有之態度與方法〉,中山大學文與哲編輯委員會主編《文與哲》第26期,頁1-84。
31. 201503,〈曾永義古詩選二十五首〉,《新地文學》31期,頁23-29。
32. 201502,〈論說「曲牌」(之二)——曲牌之建構與格律之變化〉,《劇作家》2015年第1期,頁91-107。
33. 201412,〈論說「戲曲之內在結構」〉,《藝術論衡》復刊第6期,頁1-47。
34. 201412,〈論說「戲曲之內在結構」〉,葉長海主編《戲劇學》第2輯(北京:文化藝術出版社,2014),頁160-203
35. 201410,〈戲曲歌樂雅俗的兩大類型——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〉(與施德玉教授合著),上海戲劇學院曲學研究中心主編《曲學》第2卷,頁231-280。
36. 201408,〈《錄鬼簿續編》應是賈仲明所作〉,《戲曲研究》第91輯,頁110-121。
37. 201404,〈論說「曲牌」(之一)——曲牌之來源、類型、發展與北曲聯套〉,《劇作家》2014年第2期,頁99-113。
38. 201401,〈論說「歌樂之關係」〉,《戲劇研究》第13期,頁1-60。
39. 201401,〈論說拙著崑劇《梁祝》之文本創作與劇場演出〉,臺灣戲曲學院主編《戲曲學報》第11期,頁1-42。
40. 201312,〈再說「腔調」〉,《東方藝術》2013年S2期,頁45-46。
41. 201309,〈戲曲劇場的五種類型〉,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《戲曲研究》第88輯,265-285。
42. 201204,〈河洛對閩臺藝術文化的傳承〉,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《戲曲研究》第85輯,頁327-340。
43. 201112,〈論說「建構曲牌格律之要素」〉,中國戲曲學會、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主編《中華戲曲》第44期,頁98-137。
44. 201104,〈錢德蒼《綴白裘》所見之地方戲曲〉,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《戲曲研究》第83輯,頁189-217。
45. 201103,〈戲曲閬苑.花燦果繁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26卷第10期總號310,頁64-67。
46. 201006.12/200412,〈中國歷代偶戲考述〉(上)、(下),臺灣戲曲學院主編《戲曲學報》,第7期,頁1-53;第8期,頁21-61;武漢大學《珞珈藝術評論》,頁21-48。
47. 201004,〈《牡丹亭》排場的三要素〉,中國戲曲學會湯顯祖研究分會主編《湯顯祖研究通訊》,第2期總第11期,頁1-21。
48. 200904,〈論說精致歌仔戲〉,《戲劇之家》第3期,頁31-34。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,第9卷,第9期。
49. 200904/198605/197609,〈雜劇中鬼神世界的意識形態〉,《戲劇之家》第4期,頁25-31;《大學雜誌》,第193期,頁18-25;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,第9卷9期,頁84-91。
50. 200904/199706/198003,〈從西施說到梁祝──民族故事之命義、基型觸發與孳乳展延〉,《戲劇之家》第4期,頁18-24。《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館刊》,第8期,頁9-14。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,第13卷第3期,頁11-16。
51. 200909/200907,〈《牡丹亭》是「戲文」還是「傳奇」〉,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《戲曲研究》第79輯,頁70-97。中國戲曲學會湯顯祖研究分會主編《湯顯祖研究通訊》,第1期,頁1-12。
52. 200907,〈戲曲研究的一些關鍵性問題〉,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編《重讀經典(下卷)》(香港:牛津大學出版社),頁731-749。
53. 200903/200901,〈論說「京劇流派藝術」之建構〉,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》第19卷第1期總73,117-155。中國戲曲學會、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主編《中華戲曲》第39期,頁101-144。
54. 200902,〈戲曲研究的幾個關鍵性問題〉,《福建藝術》第1期,頁5-10。
55. 200901,〈戲曲在當代因應之道〉,《藝術百家》(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藝術百家雜誌社)2009年第1期,頁23-29。
56. 200901/200807,〈論說戲曲雅俗之推移〉(上)(下),《戲劇研究》(戲劇研究編輯委員會主編;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出版) 第2期,頁1-48;第3期,頁249-295。
57. 200810,〈桃花扇底送南朝──我新編歌劇《桃花扇》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24卷第12期,頁176-178。
58. 200809,〈簡論宗教與戲曲之關係──以儺戲寺廟劇場與元明清雜劇為論述內容〉,《人文中國學報》(香港浸信會大學主編) ,第14期,頁35-69。
59. 200807,〈宋元南曲戲文之體製、規律與唱法〉,臺灣戲曲學院主編《戲曲學報》第3期,頁35-72。
60. 200803,〈我編撰崑劇《梁祝》與《孟姜女》〉,香港城市大學主編《九州學林》第6卷第1期,頁25-68。
61. 200801,〈論說「折子戲」〉,《戲劇研究》創刊號,頁1-81。
62. 200710,〈權勢的悲劇──新編豫劇《慈禧與珍妃》〉,《傳藝》第72期,頁102-103。
63. 200710,〈眾生平等.情義無價──我新編京劇《青白蛇》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23卷第12期,頁79-83。
64. 200706,〈海鹽腔新探〉,《戲曲學報》第1期,頁3-27。
65. 200703,〈梆子腔新探〉,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第30期,頁143-178。
66. 200702,〈新編崑劇《孟姜女》──千古長城邊塞恨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23卷第4期,頁116-118;《傳藝》第68期,頁109-111。
67. 200612,〈皮黃腔系考述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》第25期,頁199-237。
68. 200611,〈弋陽腔及其流派考述〉,臺大文學院主編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第65期,頁39-72。
69. 2005,〈河洛文化對閩臺文化的影響〉,《東方藝術》第18期,頁9。
70. 200606,〈溫州腔再探〉,廣東中山大學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》第10輯,頁119-124。
71. 200601,〈永樂大典戲文三種述評〉,《臺灣戲專學刊》第12期,頁5-17。
72. 200509,〈從格範、開呵、穿關說到程式〉,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《戲曲研究》第68輯,頁93-106。
73. 200509,〈宋元瓦舍勾欄及其樂戶書會〉,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第27期,頁1-43。
74. 200506,〈戲劇、戲曲之命義〉,廣東中山大學《民俗學刊》第8輯,頁30-35。
75. 200506,〈中國戲曲之本質〉,《世新中文研究集刊》創刊號,頁23-66。
76. 2004,〈複詞對詩歌旋律的影響〉,武漢大學寫作雜誌編輯部主編《寫作》第13期,頁7-8。
77. 200406,〈再探戲文和傳奇的分野及其質變過程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》,第20期,頁87-133。
78. 200402/200311,〈先秦至唐代「戲劇」與「戲曲小戲」劇目考述〉,《甘肅社會科學》,第2期,8-12頁。臺大文學院主編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,第59期,215-266頁。
79. 200406/198506,〈中國詩歌中的語言旋律〉,《文訊》,第224期,頁29-34。《鄭因百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》,臺北,臺灣商務,頁875-915。。
80. 200406,〈「湯顯祖與《牡丹亭》國際學術研討會」紀要〉,中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》第14卷,第2期,頁191-196。
81. 200307,〈「連廂」小考〉,《臺灣戲專學刊》,第7期,頁9-24。
82. 200203,〈論說「腔調」〉,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,第20期,頁11-112。
83. 200104,〈留取片言隻語──「牛郎織女天狼星」的原本和國光京劇團的演出本〉,《大雅藝文雜誌》第14期,頁60-65。
84. 200103,〈《長生殿》在戲曲文學與藝術上的成就〉,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》第11卷1期,頁3-20。
85. 200005,〈也談戲曲的淵源、形成與發展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》,第12期,頁365-420。
86. 200003,〈我對戲曲史研究與撰著之看法〉,《臺灣戲曲專刊》,創刊號,頁6-14。
87. 199909,〈也談「北劇」的名稱、淵源、形成和流播〉,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第15期,頁1-42。
88. 199904,〈偶戲大觀.大觀偶戲── 一九九九雲林國際偶戲節落幕後〉,《傳統藝術》試刊第2期,頁10-11。
89. 199709,〈民間文學、俗文學、通俗文學命義之商榷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13卷第4期總號148,俗文學教學與研究專題,頁18-29。
90. 199709,〈也談「南戲」的名稱、淵源、形成和流播〉,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編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,第11期,頁1-41。
91. 199410,〈「中國現代歌劇」之我見〉,《臺南家專三十周年校慶特刊》,頁27-43。
92. 199409,〈論說「五花爨弄」〉,《中外文學》,第23卷,第4期,頁215-243。
93. 199406,〈論說精緻歌仔戲──從野臺到國家劇院〉,《臺北市社會教育館館刊》,第5期,頁12-17。
94. 199306,〈明代帝王與戲曲〉,臺大文學院主編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,第40期,頁3-23。
95. 199304,〈天下第一團南方片──記大陸稀有劇種泉州會演〉,《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》,第3卷,第2期,頁26-31。
96. 1993,〈關漢卿研究及其展望〉,《戲劇藝術》第3期,頁4-12。
97. 199206/199205,〈也談蘇軾【念奴嬌】赤壁詞的格式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》,第5期,頁125-138。香港中文大學主編《中國語文通訊》第20期,頁26-30。
98. 199201,〈忽與一觴酒.日夕歡相持──漫談古人飲酒的觀念和習俗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7卷第8期總號80,頁17-22。
99. 199107,〈帝王的命運──由享壽、在位、繼位與死亡方式加以觀察〉,《歷史月刊》第42期,頁68-78。
100. 199006,〈從〈項王祠記〉的劉項論說起〉,《中外文學》第19卷第1期,頁40-70。
101. 199004,〈細數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腳步〉,《國文天地》,第5卷11期總號59,頁87-90。
102. 198912,〈元雜劇體製規律的淵源與形成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》,第3期,頁203-252。
103. 198907,〈「人家」與「平沙」──馬致遠【天淨沙】的異文及意境〉,《國文天地》,第5卷2期總號50,頁79-80。
104. 198903/198901/198811/198808,〈中國地方戲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〉(上、中、下),《社教雙月刊》,第28期,頁7-12;第29期,頁52-57;第30期,頁50-52。又收入《考古人類學專刊》第11種(中國文化與社會演講彙編),頁97-102。
105. 198812/198811/198810,〈歌仔戲的源流〉(上、中、下),《國魂》,第515期,頁63-65。第516期,頁45-46。第517期,頁62-65。
106. 198811,〈參軍戲及其演化之探討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》,第2期,頁135-225。
107. 198808,〈民間故事基型與發展〉,《考古人類學專刊》第11種(中國文化與社會演講彙編),頁103-110。
108. 198806,〈說「排場」〉,《漢學研究》,第6卷1期總號11,頁105-133。
109. 198803/198802/198801,〈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〉(上、中、下),《中外文學》,第16卷第8期,頁4-37;第9期,頁79-100;第10期,頁132-153。
110. 198709/198707,〈臺灣地區民俗技藝的探討與民俗技藝園的規劃〉(上)(下),《民俗曲藝》,第48期,頁9-32。第49期,頁107-143。
111. 198707,〈靜安先生曲學評述〉,《中外文學》,第16卷,第2期,頁4-34。
112. 198706,〈聲情與詞情〉,《中外文學》,第16卷,第1期,頁126-133。
113. 198705,〈關漢卿和他的救風塵雜劇〉,《毛子水先生九五壽慶論文集》,頁43-52。
114. 198703,〈中國地方小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〉,《民俗曲藝》,第46期,頁9-22。
115. 198608/198607,〈舊詩的體制規律及其原理〉,《國文天地》(上)(下),第2卷2期總號14,頁56-61。第2卷3期總號15,頁58-63。
116. 198605,〈馬致遠雜劇的四種類型〉,《幼獅學誌》,第19卷,第1期,頁53-82。
117. 198509,〈「文化櫥窗」在青年公園〉,《民俗曲藝》,第37期,頁16-21。
118. 198411,〈荒煙蔓草訪阿助:從宜蘭的「本地歌仔」到民間劇場的「電視歌仔戲」〉,《民俗曲藝》,第32期,頁71-78。
119. 198409,〈從山歌里謠到粉墨乾坤:集全臺藝能菁華的第三屆「民間劇場」〉,《民俗曲藝》,第31期,頁1-7。
120. 198407,〈有關元人雜劇搬演的四個問題〉,《中外文學》,第13卷,第2期,頁29-59。
121. 198312,〈民族藝術的保存與推展〉,《民俗曲藝》,第27期,頁1-7。
122. 198311,〈民族藝術的保存與推展-由民間劇場談起〉,《中華戲曲季刊》,第1期,頁10-12。
123. 198310,〈百藝競陳:今年文藝季的民間劇場〉,《民俗曲藝》,第26期,頁1-4。
124. 198209/198310/199005,〈中國古典戲劇的形成〉,《中國國學》,第10期,頁163-181。《民俗曲藝》,第26期,頁39-76。李肖冰等編:《中國戲劇起源》(上海:知識出版社,1990年),頁3-22。
125. 198205,〈南管的古老性〉,《民俗曲藝》,第16期,頁24-29。
126. 198109,〈象微性、誇張性、疏離性–談古典戲劇與實驗劇的交點〉,《幼獅月刊》,第345期,頁61-62。
127. 198011,〈從傳統戲劇的構成談到戲劇的改革〉,《幼獅文藝》,第52卷第5期總號323,頁14-29。
128. 198008,〈中國文學中人生境界的體悟〉,《新動力》,第32卷第8期,頁15-17。
129. 197910,〈明成化說唱詞話十六種──近年新發現最古的詩讚系說唱文學刊本〉,《中外文學》,第8卷,第5期,頁46-51。
130. 197909,〈董說的鯖魚世界──略論西遊補的結構、主題和技巧〉,《中外文學》,第8卷第4期,頁18-30。
131. 197706,〈中國古典戲劇腳色概說〉,《國立編譯館館刊》,第6卷,第1期,頁135-165。
132. 197703,〈前賢腳色論述評〉,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,第10卷,第3期,頁80-88。
133. 197705,〈元人雜劇的搬演〉,《幼獅月刊》,第45卷,第5期,頁21-33。
134. 197611/196811,〈明雜劇體製提要〉,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,第9卷11期,頁28-36。,《中山學術文化集刊》,第2期,頁759-784。
135. 197610,〈評騭中國古典戲劇的態度和方法〉,《幼獅月刊》,第44卷4期,頁29-35。
136. 197609,〈戲曲四論〉,《中外文學》,第5卷4期,頁40-64。分別探討〈戲劇的虛與實〉、〈男扮女裝與女扮男裝〉、〈元雜劇分折的問題〉、〈雜劇中鬼神世界的意識形態〉等論題。
137. 197606,〈王驥德曲學述評〉,《幼獅月刊》,第43卷6期,頁41-49。
138. 197601,〈影響詩詞曲節奏的要素〉,《中外文學》,第4卷,第8期,頁4-29。
139. 197603,〈太和正音譜的作者問題〉,《書目季刊》,第9卷,第4期,頁35-44。
140. 197609,〈漢高祖的大風歌〉,《幼獅月刊》,第44卷,第3期,頁38-41。
141. 197512,〈元代的文論、詩論和詞曲論〉,《國立編譯館館刊》,第4卷2期,頁109-142。
142. 197509,〈中國古典戲劇的特質〉,《中外文學》,第4卷4期,頁34-51。
143. 197508,〈明代南化的北雜劇〉,《幼獅月刊》,第42卷2期,頁2-21。
144. 197506,〈有關元雜劇的三個問題〉,《國立編譯館館刊》,第4卷1期,頁129-158。
145. 197506,〈元明雜劇的比較〉,《書目季刊》,第9卷,第1期,頁27-32。
146. 197410,〈我國戲劇的象徵藝術〉,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,第7卷,第10期,頁62-70。
147. 197404,〈我國戲劇的形式和類別〉,《中外文學》,第2卷,第11期,頁9-19。
148. 197403,〈清代雜劇概論〉,《國立編譯館館刊》,第3卷,第1期,頁35-97。
149. 197311,〈「明雜劇研究」提要〉,《木鐸》,第2期,頁79-80。
150. 197306,〈明代南雜劇概論〉,《國立編譯館館刊》,第2卷1期,頁95-144。
151. 197301,〈桃花扇哀江南曲的作者問題〉,《現代學苑》,第10卷1期,頁23-26。
152. 197210,〈明代雜劇演進的情勢〉,《中外文學》,第1卷5期,頁4-23。
153. 197207,〈明代的雜劇作家〉,《文史季刊》,第2卷3/4,頁70-78。
154. 197206,〈明初雜劇概論〉,《國立編譯館館刊》,第1卷,第3期,頁115-150。
155. 197112/197201,〈王衡與沈自徵的生平及其劇作〉(上、下),《現代學苑》,第8卷,第12期,頁15-24;第9卷,第1期,頁19-22。
156. 197111,〈禮經樂器樂縣鄭注質疑〉,《孔孟月刊》,第1卷,第3期,頁8-11。
157. 197110/197201,〈周憲王及其誠齋雜劇〉(上、下),《圖書季刊》,第2卷,第2期,頁47-66;第3期,頁39-58。
158. 197109,〈西施故事志疑〉,《現代文學》,第44期,頁84-90。
159. 197106,〈明代戲劇發達的原因〉,《現代學苑》,第8卷,第6期,頁12-16。
160. 197103,〈徐渭及其雜劇「四聲猿」〉,《思與言》,第8卷,第6期,頁26-33。
161. 197011,〈春秋戰國時代貴族車馬考〉,《中山學術文化集刊》,第6期,頁747-798。
162. 196911,〈黃韻珊的帝女花〉,《現代學苑》,第6卷,第11期,頁15-21。
163. 196911,〈岳陽樓及其他題材相同的雜劇〉,中山學術基金會主編《中山學術文化集刊》,第4期,頁695-702。
164. 196908,〈儀禮車馬考〉,《中國東亞學術研究計劃委員會年報》,第8期,頁29-121。
165. 196907,〈關於變文的題名、結構和淵源〉,《現代文學》,第38期,頁191-220。
166. 196903,〈洪昉思年譜〉,中山學術基金會主編《中山學術文化集刊》,第3期,頁825-941。
167. 196706,〈儀禮樂器考〉,《中國東亞學術研究計劃委員會年報》,第6期,頁47-140_17。
168. 196706,〈楊妃故事的發展及與之有關的文學〉,《現代學苑》,第4卷第6期,頁15-22。
169. 196705,〈洪昇的著作〉,《出版月刊》,第24期,頁21-22。
170. 196612,〈洪昇生平資料考──附洪昇年譜〉,《幼獅學誌》,第5卷,第2期,頁1-58。
171. 196611,〈鄉飲酒禮音樂演奏的概況〉,《孔孟月刊》,第5卷,第3期,頁14-16。
172. 196512,〈說磬〉,《中國文字》,第18冊,頁59-84。
173. 196511,〈試以孔孟之道論讀書人的基本修養〉,《孔孟月刊》,第4卷,第3期,頁5-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