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永義老師 學術專書

曾永義教授 專書類(共計124筆)

(一)學術專著(共計40筆)
1. 2022年9月,《戲曲演進史(五)明清戲曲背景》,臺北:三民書局。
2. 2022年5月,《戲曲演進史(四)金元明北曲雜劇(下)與明清南雜劇》,臺北:三民書局。
3. 2021年9月,《戲曲演進史(三)金元明北曲雜劇(上)》,臺北:三民書局。
4. 2021年9月,《戲曲演進史(二)宋元明南曲戲文》,臺北:三民書局。
5. 2021年5月,《戲曲演進史(一)導論與淵源小戲》,臺北:三民書局。
6. 2019年,《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》(三冊),北京:現代出版社、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出版。
7. 2018年,《古典曲學要籍述評》(戲曲學(三)),臺北:三民書局。
8. 2018年,《藝術論與批評論》(戲曲學(二)),臺北:三民書局。
9. 2017年,《戲曲新論十題》,出版社改題《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:曾永義卷》,鄭州:大象出版社。
10. 2017年,《「戲曲歌樂基礎」之建構》(戲曲學(四)),臺北:三民書局。
11. 2016年,《戲曲學(一)》,臺北:三民書局。
12. 2015年/2011年/1979年/1978年,《明雜劇概論》,北京商務印書館;臺北國家出版社、臺北花木蘭出版社、臺北學海出版社、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第302種。
13. 2013年,《戲曲與偶戲》,臺北:國家出版社。
14. 2011年,《地方戲曲概論》(與施德玉合著),臺北:三民書局。
15. 2009年,《洪昇及其長生殿》,臺北:國家出版社。
16. 2009年,《戲曲之雅俗、折子、流派》,臺北:國家出版社。
17. 2008年,《戲曲腔調新探》,北京:文化藝術出版社。
18. 2008年,《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:學術理念編》,北京:中華書局。
19. 2008年,《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:學術進程編》,北京:中華書局。
20. 2008年,《戲曲源流新論 增訂本》,北京:中華書局。
21. 2007年,《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》,臺北:國家出版社。
22. 2004年,《戲曲與歌劇》,臺北:國家出版社。
23. 2003年,《俗文學概論》,臺北:三民書局。
24. 2002年,《從腔調說到崑劇》,臺北:國家出版社。
25. 2000年,《戲曲源流新論》,臺北: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。2001年,《戲曲源流新論》(簡體版),北京:文化藝術出版社。
26. 1997年,《論說戲曲》,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27. 1992年,《參軍戲與元雜劇》,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28. 1991年,《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》,臺北:正中書局。
29. 1988年,《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》,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30. 1988年,《詩歌與戲曲》,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31. 1987年,《說民藝》,臺北:幼獅文藝出版社。
32. 1981年初版/1984年2版/1995年3版/1998年4版,《蒙元的新詩──元人散曲》(中國歷代經典寶庫青少年版),臺北: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。1992年,《蒙元的新詩──元人散曲》,海口:中國三環出版社。
33. 1981年,《清洪昉思先生昇年譜》「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第十五輯」,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。
34. 1980年,《說俗文學》,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35. 1976年,《說戲曲》,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36. 1975年,《中國古典戲劇論集》,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37. 1971年/1986年二版/2017年三版,《儀禮復原研究叢刋.儀禮樂器考╱儀禮車馬考》,臺北:臺灣中華書局。
38. 1971年,《明雜劇研究》,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。
39. 1969年,《長生殿研究》「人人文庫」,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。
40. 1967年,《洪昇及其長生殿研究》,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(二)學術通俗著作(共計10筆)
1. 2002年,《臺灣傳統戲曲之美》(與林明德、游宗蓉合著),臺中:晨星出版公司。
2. 1998年,《我國的傳統戲曲》,臺北: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。
3. 1998年,《中國戲曲概說》(與游宗蓉同編),臺北:交通部觀光局。
4. 1998年,《臺灣民俗技藝之美》(與許常惠、呂錘寬等人合著),南投:臺灣省政府文化處。
5. 1991年,《臺灣地區民間表演藝術及民俗工藝》(與莊伯和合著),臺北:交通部觀光局。
6. 1990年,《詩詞曲賞析》(與林鶴宜合著),臺北:空中大學出版中心。
7. 1989年,《臺灣的民俗技藝》(主持人,與工作小組同仁合著),臺北:臺灣學生書局。
8. 1988年,《鄉土的民族藝術》,臺北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。
9. 1986年,《中國古典戲劇》,臺北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。
10. 1981年初版/1985年2版/1998年3版,《少年讀唐詩》(與王安祈、朱立秋、林玫儀合編),臺北:學生出版社。(ISBN 9789579891455)。

(三)編輯著作(共計21筆)
1. 2017年,《醉月春風翠谷裏:曾永義院士之學術薪傳與研究》(王安祈、李惠綿主編),臺北: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。
2. 2015年,《從詩到曲》(鄭騫著,曾永義編),北京:商務印書館。
3. 1981年/1992年2版,《元人散曲選詳註》(與王安祈選註),臺北:學海出版社。2012年,《元人散曲選詳註》(與王安祈選註),臺北:國家出版社。
4. 2010年迄今,《古典文學研究輯刊》,臺北:花木蘭文化出版社。
5. 2005年,《親近鄒族》(曾永義總編輯,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汪明輝撰稿),嘉義: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。
6. 2004年/1983年,《中國古典戲劇選注》,臺北:國家出版社。
7. 2004年迄今,《國家戲曲研究叢書》,臺北:國家出版社。總策劃。
8. 2003年,《南瀛人文景觀──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宜蘭: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。計畫主持人。
9. 2003年,《2002兩岸戲曲大展學術硏討會論文集》,宜蘭: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。
10. 2002年,《戲曲選粹》(與王安祈、李惠綿、蔡欣欣合注),臺北:國家出版社。
11. 2001年,《兩岸小戲學術硏討會論文集》(與沈冬主編),宜蘭: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。
12. 1999年,《1999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雲林:雲林縣立文化中心。計畫主持人。
13. 1998年,《南部民俗技藝園──規劃補充資料》,宜蘭: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。計畫主持人。
14. 1998年,《海峽兩岸梨園戲學術硏討會論文集》臺北:國立中正文化中心。
15. 1996年,《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硏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。
16. 1994年,《關漢卿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。
17. 1990年,《中國古典文學辭典》,臺北:正中書局。
18. 1980-1981年,《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.戲劇類》,臺北:幼獅文化事業公司。
19. 1978年,《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資料彙編》(與柯慶明同編),臺北:成文出版社。
20. 1978年,《元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》(上)(下),臺北:成文出版社。
21. 1975年~1991年,《注音詳解古今文選》,臺北:國語日報。

(四)計畫報告(共計16筆)

甲、報告書(共計12筆)
1. 2001年12月,《臺南縣車鼓陣調查研究報告書》,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。
2. 1999年10月,《二水明世界掌中劇團技藝保存成果報告書》,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。
3. 1999年6月,《黃海岱技藝保存成果報告書》,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。
4. 1999年6月,《周水松高甲戲技藝保存成果報告書》,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。
5. 1998年,《南部民俗技藝園──規劃補充資料》,宜蘭: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。計畫主持人。
6. 1996年9月~1997年12月,《〈俗文學概論〉教材編纂計畫成果報告書》,教育部顧問室。
7. 1995年12月,《歌仔戲劇本整理計劃報告書》,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。
8. 1992年,《澎湖民俗文化資源暨觀光活動調查計劃報告書》,交通部觀光局澎管處。
9. 1991年2月,《大陸傳統戲曲劇種、劇團及行政體系之調查研究報告書》,陸委會委託。
10. 1986年7月,《臺灣民俗技藝之調查與民俗技藝園之規畫報告書》,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。
11. 1983年10月,《戲劇與俗文學之研究》,行政院國科會科學與技術人員進修報告書。
12. 1973年7月~1975年6月,《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藏俗文學資料分類整理編目報告書》,美國哈佛燕京社贊助。